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承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指导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在成都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中国制造2025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及高等工程教育领域领导、专家、教师共计1500余人参会。我校刘宏民校长应邀出席本次峰会并做大会主题报告。我院副院长李仕华、教务部和教学质量与评估部负责人、学院教师代表以及受邀的校本部电气工程学院相关专业负责人参会。

刘宏民校长以“以面向需求、项目教学、工程训练为特色的本科工程教育——燕山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所取得的成绩。刘校长在报告中强调:一、科学崇高、工程伟大,工程教育工作者要坚定树立工程教育的自尊自信;二、工程教育要面向需求,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持续改进;三、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要构建以“项目教学+工程训练”为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刘校长的报告系统阐述了我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法,实施途径和效果,引起与会者对我校工程教育改革工作的积极关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中国工程院段宝岩院士等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言。李德毅院士在题为“论‘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地位”的演讲中表示,我国智能学科的人才培养,已经由下而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秉持高起点、重基础、求交叉、重实践,以重大科研平台为支撑和载体,已经成功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段宝岩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制造强国急需优秀工程师”的报告,着重阐述了我国高校应如何培养未来优秀工程师。“要将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要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的能力,还有就是要有国际视野。” 此外,来自教育部理工处、重庆大学、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等的领导、专家也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五个分会报告分别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临挑战与实施对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蓝图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华盛顿协议》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质量保障”,“‘双一流’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五个主题展开。我院代表教师分别参加了不同的分论坛。

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得到了国际认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逐步从国际规则的跟随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深入推进改革,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与变革之路,探索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制度,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深化工程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为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