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乡亲红手印点赞“第一书记”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11-29

                             ——燕山大学张向前银里村扶贫记

本报记者 张学军 通讯员 蔡常山 聂东雪 摄影报道

111日,银里村村民周俊才告诉“第一书记”张向前(右),今年家里的老母牛新下了两个小牛犊,离脱贫致富的目标更近了。

在银里村驻村扶贫的日子里,张向前的每一天都是从喂猪开始的。

张向前(左二)与村支书孙国志(左一)一起到贫困户于庆斌家中走访。

入夜了,张向前与驻村工作组同事还在讨论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自从村里建起了食品加工厂,银里出产的林地蘑菇经过挑拣、分级、烘干、包装,销路更广了。

张向前(右二)在银里村大力推广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粉条,将工艺流程拍成视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想方设法增加村民收入。

在银里村小型超市里,张向前(右一)和驻村工作组同事郭庆贺(左一)手把手地教村民于新源学习电脑操作。

    

   “第一书记”张向前的一天是从喂猪开始的。

     111日,河北省围场县,当地气温已降至零下12度。清晨6点,床头的闹钟准时响起,张向前闻声披衣起床,操起铁钎通开火炉,接着烧水、调配猪饲料。看着那一连串熟练的动作,谁能想到他原本是一名大学老师。

    张向前是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党委书记,此前还担任过燕山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燕大宾馆总经理等职务。上级正是看中这一点,今年年初任命他为围场县银窝沟乡银里村第一书记。

    上任之初,张向前首先背上干粮、拄着木棍,和驻村的同事一起逐山逐岭考察、挨家挨户调研,六易其稿,拿出了符合银里实际的“产业脱贫、教育强能、集体致富”发展大计,获得全村上下的一致认可。

    为筹建银里艺术山村,张向前主动垫资4.5万元支持项目上马;为开办银里艺术酒店,他又争取到20万元建设资金。酒店从试营业开始,米面油、肉蛋菜等绿色无污染食品就全部在本村采购,加上游客购买和电商销售特色农副产品,带动银里村种、养、采和食品加工业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之路。经过大半年的努力,银里艺术酒店实现营业额40多万元,银里食品加工厂已将特色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银里网站、网店和“叶子上的山村”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行,银燕广播站也开播了。

    说起银里的变化,村支书孙国志不由得竖起大拇哥:“这要感谢上级派来了‘第一书记’!”紧接着,他从上衣口袋摸出几张纸,上面按着密密麻麻的红手印。原来这是乡亲们写给燕山大学领导的一封挽留信,希望张向前任期结束后能够继续留在村里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虽然来银里村时间不长,乡亲们的热情与信任始终激励着张向前和驻村工作组的每一位同事。当初,张向前想在驻地养猪做示范时,就有人提醒他还是别养了,怕出力不讨好,得不到村民的理解。然而,在银里村,村民主动把自家的泔水送来喂猪。有时早上一推门,工作组驻地大门旁、窗台上,还放着乡亲们送来的新鲜蔬菜。

    喂过猪,张向前先将停在院子里的车打着,与同事进屋就着开水简单吃了口前一天剩下的饼子,就急急忙忙开车赶往村委会。今天,村里的食品加工厂要往外发货,他必须到现场把好质量关,创牌阶段可不敢马虎。

“我们准备用两年时间,也就是说到2017年底,使银里村人均年收入翻一番,达到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增加到10万元以上,实现整村脱贫。”对银里村的未来,张向前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张学军 通讯员 蔡常山 聂东雪 摄影报道)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61128日第四版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11/28/content_467379.htm?div=-1

© Copyright 2018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